“绿色长城”正在崛起!揭开“三北”工程建设密码

央视网消息: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孕育萌芽到如今蓬勃发展,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山更绿。三北”工程,这一与改革开放同步实施的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就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

上世纪70年代,在被称为“三北”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沙化土地约占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的90%,森林覆盖率仅为5.05%,风沙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存空间。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在三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战略决策,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工程,这一与改革开放同步实施的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历经40多年,一代又一代工程建设者们在万里风沙线上前赴后继、接续奋斗,造林护绿、治沙止漠。如今,在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横跨大半个中国的三北大地上,众多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典型,如一颗颗“绿色明珠”光耀夺目。

今昔影像 瞰“三北”变迁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眼下,这里“黄绿相间、生机盎然”,可曾经这里却几乎寸草不生。多年来,一代代治沙人俯身沙海,实践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被联合国称为“全球治沙样本”

八步沙林场,绿意盎然。从高空俯瞰,梭梭、柠条等沙生植物占据了整个视野,白榆、沙枣等乔木点缀其中。曾经,这里饱受黄沙侵袭,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危害。如今,八步沙已累计完成治沙造林30.6万亩,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山河壮美、满目皆绿,陕西的“东大门”潼关沐浴在和风中。黄河、渭河、洛河三河在这里交汇。曾经,这里风沙肆虐,树木难成活。近年来,当地加速构建台塬绿化工程,台塬沿线直观坡面植被得到恢复。

眼前这片湿地,是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这里是黄河宁夏段最重要的生态廊道。自然保护区内,湖泊、河流、沼泽、滩涂等湿地类型一应俱全,是得天独厚的生态宝地,为鸟类提供了天然的栖息环境。

这里是新疆阿克苏的柯柯牙镇,一排排杨树郁郁葱葱。柯柯牙地处风口,曾经,这里一年有100天刮沙尘暴,一夜可摧毁万亩农田。为彻底根治风沙的危害,柯柯牙组织了上百次绿化造林行动,目前,这里的森林面积超1733万亩。

这一片茫茫林海,是位于黑龙江西北部的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是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天然屏障,1988年起,这里有计划地进行了中幼龄林的抚育、人工造林以及补植补造等工作,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规模化林场助力“三北”工程攻坚战

分布在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和黄河重要水源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规模化林场,是“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核心区域和前沿阵地,这些规模化林场通过打造混交林带、应用新技术等,大力加快“三北”建设。

在河北保定易县东西水村附近的山上,这几天,工人们正在对已栽植苗木的行间距和树坑是否符合标准开展自查工作。今年,在推进“三北”工程建设中,保定市5个规模化林场试点县谋划实施5个1000亩以上灌木林地造林示范片区,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将灌木林地作为主攻方向,按照低密度造林要求引乔入灌,最大限度保护原生灌木植被,打造针阔混交、针针混交、异龄复层混交林带。

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前沿的塞罕坝,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区的一部分,在河北承德的塞罕坝机械林场,这里的一个外形酷似“大喇叭”的仪器在操作员的调试下正在缓缓地转动,准备向天空发射强声波,增加降雨量。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科技科科长 程顺:我们从今年5月份开始实施声波增雨试验,有效区域面积在80平方公里以上,比周边区域增加降水比例在30%以上。

声波增雨技术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通过声波的机械波动加剧引发云层中云滴运动、碰撞、凝结,促发增加降雨。

在青海省湟水河规模化林场,海东市乐都区大地湾生态修复工程区域内,之前破损的地形和植被以原有地形进行整理,按照科学绿化、适地适树要求进行造林绿化。

青海省海东市林业和草原局园林绿化服务中心负责人 任善民:这片土地就是城市周边防护林,目的就是为了黄河高质量发展,保持湟水河水土流失减少。

多管齐下 推进沙化土地修复

内蒙古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去年以来,当地采用多种治沙模式,推进沙化土地、退化草原等的修复与保护,有效控制风沙源区影响。

初秋时节,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阿古拉项目区,一条穿沙公路将项目区一分为二,项目区内草木葱绿,绿意盎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长廊。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阿古拉镇雅敏嘎查村民 都扎拉嘎:以前我们去旗里买饲料需要2个多小时,现在公路通了以后,我们去旗里就1个小时。路修好了以后,交通方便,快递也到我们村了,我们通过直播卖奶制品,收入也增加了。

围绕“穿沙公路”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近年来,通辽市科左后旗先后建设了通辽市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双百万亩”项目、153.11万亩的山水工程项目。

而在浑善达克沙地治理项目区,当地“合作社+农牧户”模式在治沙进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额尔登达来嘎查好勒宝养殖专业合作社今年申请了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项目,44天的时间里,完成了2070亩的沙障、38500亩的网围栏以及9380亩的施肥作业。项目的参与者来自周边4个嘎查的156名牧民,一天收入在300元左右。通过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牧民的治沙积极性,集体收益也达到了90多万元。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茬接着一茬干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作为一项建设周期超过70年的大型工程,“三北”工程目前正值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

如今,围绕荒漠化治理的重点、难点,“三北”工程攻坚战正加速推进,无数工程建设者接续奋斗,努力创造着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更加浓郁的绿色在祖国北疆不断铺展。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