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类或已达寿命巅峰,技术进步难破百岁大关

研究:人类或已达寿命巅峰

有史以来,最长寿者当属法国的珍妮·卡尔芒,她享年122岁。卡尔芒生于1875年的法国阿尔勒,彼时当地人均预期寿命约为45岁。她的长寿打破了常规,尤其是以饮酒为乐的她,成为了至今唯一活过120岁的记录保持者。

近年来,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延长了预期寿命。乐观主义者憧憬着未来人类普遍活至百岁以上,甚至有科学预测寿命上限可达150岁。然而,这一美好愿景近期遭遇了挑战。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老年病学专家杰伊·奥尔尚斯基团队在《自然衰老》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指出,基于近30年的跨国数据分析,预期寿命增长的速度已显著放缓,暗示人类寿命正逼近其理论极限。这项研究可视为奥尔尚斯基对医学界长期持有的一个“反叛”观点的验证。早在1990年,他就预测人类活至100岁的可能性将维持在1%至5%之间,这一论断当时并未获得广泛认可。

历经34年后,奥尔尚斯基团队分析了包括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在内的九个国家从1990年至2019年的寿命数据,这些国家大都拥有世界领先的人均预期寿命。分析结果显示,即便在这些长寿国家,预期寿命并未显著提升,反而百岁以上老人的比例较以往有所减少。以2019年为例,这些国家出生的男婴和女婴分别有约1.8%和5.1%的概率活到100岁。

奥尔尚斯基直接反驳了人类寿命可达120或150岁的乐观预测,称之为缺乏科学依据的空想。他将当前医学进展形容为“权宜之计”,难以根本性地推动人均寿命的飞跃。同时,他警示技术进步伴随的肥胖问题,特别是美国等国家,可能使得当代儿童成为首代寿命短于其父母的一代。

学术界围绕技术是否能显著延长人均寿命的争议持续。有如詹姆斯·沃佩尔这般坚信21世纪儿童大多能活至百岁的声音,也有如奥尔尚斯基般持谨慎态度的学者。尽管奥尔尚斯基并不排除医学革命的可能性,但他强调衰老本身才是死亡的主要因素,攻克单一疾病对延长整体寿命贡献有限。他认为,仅延长生命而不改善生活质量,无异于另一种痛苦,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健康地老去。

至于抗衰老研究,奥尔尚斯基虽认可在动物实验中取得的进展,但仍对直接将成果类推至人类持保留意见,指出了简单线性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局限性。长寿医学工程的发展为这一领域带来了希望,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实验室的成功转化为人类健康的长久增益。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 -